首日现场直击|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开发论坛暨星北·自贸壹号(二期)盛典

2022-11-15



2022年11月15日,以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为指导单位,由星北集团主办、佰傲谷承办的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外高桥分会场——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开发论坛暨自贸壹号•二期开园盛典在上海浦东隆重开幕。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赵峰等领导、高桥镇镇长陆风云出席了本次盛典,与现场来自政府有关部门、园区、知名企业、临床医师、投资人、媒体界的百余位嘉宾共同见证星北集团这一重要发展里程碑。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赵峰首先致辞。他表示,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上海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将生物医药列为十年来我国取得突破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之一。当前,上海正在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国家战略部署,加快前沿领域布局,加强创新成果转化。自贸壹号一期已经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生物医药企业来此“筑巢”,而且留得住、有发展。相信自贸壹号·二期的顺利开园,将进一步带动生物医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区域集聚,为外高桥乃至整个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澎湃动力。


 赵峰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


星北集团董事长吴飞霞代表星北集团致欢迎辞,她说:“自贸壹号二期开园,从筹备到开园,历时四年,得到了管委会领导、建筑商、银行和各界人士的支持,目前已经建成8万平米,可提供生物药中试、生产的空间,我们也期待自贸壹号八大产业服务平台,能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更好、更便捷、更高效的服务。”

  

吴飞霞

星北集团董事长


随着54321的倒计时响起,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赵峰、高桥镇镇长陆风云、星北集团董事长吴飞霞、星北集团CEO吴海侠、自贸壹号·一期企业代表博瑞策生物创始人刘海洋、自贸壹号·二期企业代表跃赛生物副总裁陈颖、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外高桥保税区支行张以磊等人共同主持了自贸壹号·二期开园仪式。

 

自贸壹号·二期开园仪式


星北集团CEO吴海侠表示,自贸壹号一期、二期和三期坐落在外高桥这片热土上,依托外高桥独特的自贸+保税外向型经济区域优势,借助浦东开放30年及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在环评、电力、蒸汽和政策等方面都独居优势。通过自贸壹号一、二、三期总体布局,企业规模预计达到300,未来58年,希望能够形成100万平米的生物医药园区开发,投入100亿的规模,聚集1000企业,在规模化基础上,建立完整生态链。


在寒冬之下,为行业送温暖。“20239月前,针对重要入驻企业星北集团将在项目启动、设备投入、LP投资份额等方面投入总计1.5亿元资金支持。这也是我们星北集团的重要承诺。”吴海侠如是说。

 

吴海侠

星北集团CEO


随后,自贸壹号三期动工仪式同时启动,并视频连线施工现场。伴随着星北集团联席CEO吴波的一声令下,项目现场礼炮轰鸣,各型施工设备隆隆启动。

 

自贸壹号三期动工仪式


为了帮助企业创业创新,星北集团整合产业链资源,着力打造SIMBAY生命科学服务平台。本次盛典上,星北集团产业平台发展部负责人段会敏主持了首批入驻SIMBAY生命科学服务平台企业的签约仪式,包括动物实验服务平台-希诺谷,供应链服务平台-泉心泉意、单细胞测序服务平台-新格元、AI制药服务平台-晶泰科技、生物安全检测服务平台-博瑞策生物、生物药转化研究服务平台-标度生物。


SIMBAY生命科学平台签约仪式


关于《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解读
PART 01

为进一步促进上海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全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世界级策源地。114日,上海发布了《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根据该方案,上海将打造“一核多点”的细胞治疗产业特色集聚区。浦东张江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园、外高桥自贸壹号生命科技产业园等都将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地。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四级调研员吴雪尘对此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他表示:“该行动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到2024年,上海细胞治疗科技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临床研究和转化应用明显加速,创新资源要素高效配置,产业能级大幅提升,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行动方案的重点任务包括四个方面:一,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二,提高临床研究和转化水平;三,提升产业发展能级;四,强化政策支持


 吴雪尘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四级调研员


细胞治疗的转折点
PART 02


星奕昂生物创始人王立群表示,细胞治疗发展已进入全新时代,市场潜力巨大。自体CAR-T为细胞治疗成药性化奠定了基础,但仍有很多未竟临床需求,例如靶点单一/适应性局限、临床应用挑战、成本高昂导致价格不菲等。免疫细胞的发展已到了一个重要转折点,异体通用现货型、可量产化、可治疗实体瘤是免疫细胞产品开发的终极目标。星奕昂(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6月成立于上海自贸区生命科学产业园自贸壹号,专注于iPSC-CAR-NK免疫细胞治疗药物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已经完成了旨在克服实体瘤挑战的多个基因编辑并进行了验证,也已构建了多个抗实体瘤靶点的CAR,同时还开发出了iPSC分化成NK细胞和扩增的小试悬浮生产工艺。

王立群

星奕昂生物创始人


圆桌对话——剑指国际化: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走出去”与“引进来”
PART 03


本次圆桌对话环节由星北集团产业发展部负责人段会敏主持,对话嘉宾包括星奕昂生物创始人王立群、鼎新基因创始人周睿、晶泰科技CFO谭文康、博瑞策生物创始人刘海洋、弘晖基金董事总经理彭巍、国投招商董事总经理易华、星北集团CEO吴海侠。嘉宾们就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的“走出去”与“引进来”,展开了深入且生动的讨论。


 圆桌对话


作为中国细胞治疗先驱者,在被问及CGT产业国际化这个话题时,王立群指出,细胞治疗具有很好的潜力,且已经具备成药性。我们要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要学习国外好的技术,目的是为我所用,最后我们还得要创新。


王立群

星奕昂生物创始人


鼎新基因创始人周睿认为,国际化是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必选项。鼎新在做产品时,已经考虑到了国际化的问题,立足于全球患者,借助中国的资源和优势,提高效率并优化品质,以做出被国际认可的好产品。


周睿

鼎新基因创始人


中国医药企业未来如何与国际接轨,以便实现更好的全球化合作?晶泰科技CFO谭文康以晶泰科技为例:晶泰科技2014年创立于麻省理工校园,2015年回到中国,一直坚持全球化战略。公司早期发展就是遵循“走出去”原则,与众多全球知名药企建立了长期合作,这段经历对国内业务发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晶泰科技的运营管理、人才储备、技术研发等各个环节均坚持国际化格局。就晶泰科技而言,其国际业务布局并不局限于欧美,同样瞄准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市场。


谭文康

晶泰科技CFO


博瑞策生物致力于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检测服务。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如何对标国际标准,更好地走出去?博瑞策生物创始人刘海洋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生物安全检测在国内需求非常旺盛,但想要真正符合国际质量法规体系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把自己的内功修炼好了,再去走国际化,才有底气把事情做好。


刘海洋

博瑞策生物创始人


国投招商董事总经理易华认为生物医药产业国际化是一条必经之路,无论是监管还是政策都需要与国际接轨。对于企业来说,由于欧洲、美国、亚洲临床治疗标准、指南等都有一定差异,所以布局国际化一定要早。


易华

国投招商董事总经理


在谈到“资本寒冬”时,弘晖基金董事总经理彭巍认为,所谓的“资本寒冬”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寒冬,会淘汰一些不适合的企业,也会给一些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带来开花结果的机会。作为新兴产业,国内细胞与基因治疗行业有不少独特优势,机会还是很多的。


彭巍

弘晖基金董事总经理


星北集团CEO吴海侠指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与资金,外高桥保税区是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在国际化人才、跨境资金以及进出口等方面都独具优势。为了帮助企业更好的走出去,星北·自贸壹号将依托自身空间、资金及资源优势,积极准备与引导,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吴海侠

星北集团CEO


临床为镜,回顾与总结研发经验
PART 04


在下午多个主题演讲中,多位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回顾并总结了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的研发经验。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领域被誉为“癌症之王”。在题为“胰腺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主题演讲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沈柏用分享了自己在临床过程中遇到的不同案例,提出可从遗传风险评估、创新临床路径、胰腺癌预后判断及治疗敏感度预测、胰腺癌复发转移干预的精准防治研究四个阶段对胰腺癌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沈柏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吴德沛做了题为“血液肿瘤CAR-T治疗临床挑战”的主题演讲。吴德沛指出,CAR-T疗法在放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经典治疗方法之外,为血液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尽管研究数据已揭示CAR-T疗法在细胞疗法中占据主流地位,但其中80%仍处在临床前或临床1期阶段。目前,CD19BCMACD22CD20CD123为血液肿瘤领域CAR-T疗法热门靶点,而CAR-T适用人群局限是CAR-T疗法临床应用的主要问题之一


吴德沛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 


在题为“CAR-T细胞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临床问题思考”的主题演讲中,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陈新峰指出,通用型CAR-T细胞正在广泛布局,拥有广阔前景。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较好疗效,特别是针对大B细胞淋巴瘤,已逐渐从末线走到一线。但与此同时,这种疗法也面临不少挑战,特别是抵抗问题,研究人员也在探索各种联合与改造策略。


陈新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物细胞治疗中心副主任医师


尽管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领域表现不俗,但在占比超90%的实体瘤领域,CAR-T疗法面临诸多挑战。在题为“广谱抗实体瘤CAR-T:乏氧激活型的技术平台研发与应用”的主题演讲中,鑫湾生物创始人、董事长&CEO徐建青介绍了利用乏氧激活型技术平台对抗实体瘤的新策略。他表示,实体瘤的共性特征是乏氧微环境,鑫湾的“乏氧激活+靶点触发杀伤”CAR-T技术不会出现脱靶效应,也不会出现炎症因子风暴,有助于实现安全且广谱的抗肿瘤效果。


徐建青

鑫湾生物创始人、董事长&CEO 


上海细胞治疗集团临床开发中心首席医学专家李忠在题为“CAR-T细胞在实体瘤治疗中面临的挑战和希望”的主题演讲中指出,解析肿瘤微环境,对选择和调整治疗方案是十分重要的,建立实时实体瘤微环境监测有助于提高CAR-T疗效他非常期待未来能开发出无创性体内肿瘤微环境评价技术,而多功能新型CAR-TCAR-T联合靶向治疗、免疫检查点阻断剂有望成为快速控制肿瘤的有效手段。


李忠 

上海细胞治疗集团临床开发中心首席医学专家


上一篇:深耕细作,笃行致远——星北SIMBAY生命科学服务平台炼成记 下一篇:博瑞策生物落户自贸壹号园区,生物医药安全检测行业再添新力量!